平泉农村“菌光互补”项目落地,香菇大棚顶建光伏发电,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

承德新闻网 阅读:3 2025-08-27 01:30:33 评论:0
平泉农村“菌光互补”项目落地,香菇大棚顶建光伏发电,绿色转型引领乡村振兴

近年来,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各地积极探索绿色、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。在河北省平泉市,一项名为“菌光互补”的项目成功落地,将香菇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,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“菌光互补”项目,顾名思义,就是将香菇种植与光伏发电相结合,实现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在平泉市的香菇大棚顶上,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,不仅为香菇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光照环境,还实现了清洁能源的发电。

据了解,该项目总投资约1亿元,建设规模达10兆瓦。项目建成后,预计年发电量可达1000万千瓦时,可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,减少碳排放,助力实现碳达峰、碳中和目标。

在香菇种植方面,该项目采用先进的香菇种植技术,实现了高效、环保、可持续的发展。香菇大棚内,温度、湿度等环境指标均得到严格控制,为香菇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。同时,项目还采用有机肥料,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,降低对环境的污染。

在光伏发电方面,项目采用高效的光伏组件和智能控制系统,提高了发电效率。光伏发电板安装在香菇大棚顶部,既不影响香菇生长,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,实现了土地的立体利用。

“菌光互补”项目的成功落地,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还推动了农村绿色转型,助力乡村振兴。以下是该项目带来的几大亮点:

1. 提高农民收入:项目建成后,香菇产量和品质得到显著提升,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。同时,光伏发电项目的运营,也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。

2. 节能减排:光伏发电项目的实施,有效降低了当地对传统能源的依赖,减少了碳排放,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目标做出了贡献。

3. 推动农业现代化:项目采用先进的香菇种植技术和光伏发电技术,为当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
4. 优化土地资源利用:香菇大棚与光伏发电板的结合,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立体利用,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。

5. 带动周边产业发展:项目成功实施后,吸引了更多企业和投资,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,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总之,平泉农村“菌光互补”项目的落地,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益借鉴。在今后的发展中,各地应积极借鉴这一成功经验,推动农业与新能源产业的深度融合,助力农村绿色转型,实现可持续发展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承德新闻网信息发布平台,集新闻传播、政策解读、文化旅游推广于一体”,形成内容价值的浓缩导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