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满族刺绣合作社助力留守妇女增收,月入3500元不再是梦
在我国广袤的东北土地上,有一个充满民族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满族刺绣。近年来,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大,满族刺绣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在辽宁省的一个小镇上,一家名为“非遗满族刺绣合作社”的企业应运而生,不仅让满族刺绣焕发出新的活力,还为当地的留守妇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。
满族刺绣,又称“满绣”,是满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民间艺术。其工艺精湛,色彩鲜艳,图案寓意丰富,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。然而,在现代化进程中,满族刺绣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,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。
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当地 *** 积极引导,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成立合作社,让满族刺绣焕发新的生机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“非遗满族刺绣合作社”应运而生。
合作社成立之初,便吸引了众多留守妇女加入。她们利用闲暇时间,学习满族刺绣技艺,将这门古老的技艺发扬光大。合作社负责人表示,合作社的宗旨是让满族刺绣走进千家万户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。
合作社采用“公司+农户”的模式,将留守妇女组织起来,共同生产满族刺绣产品。合作社为她们提供原材料、技术指导和销售渠道,让留守妇女在家门口就能就业,实现增收致富。
合作社的刺绣产品种类繁多,包括服饰、家居用品、工艺品等,深受消费者喜爱。合作社还注重产品的创新,将满族刺绣与现代审美相结合,推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产品。
据了解,合作社的留守妇女平均月收入达到3500元,这在当地算是相当不错的收入水平。许多妇女表示,加入合作社后,她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,同时也为家庭减轻了负担。
合作社的成功,离不开当地 *** 的支持。 *** 不仅为合作社提供了政策扶持,还帮助合作社拓宽销售渠道,让满族刺绣产品走进更广阔的市场。
此外,合作社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,将满族刺绣技艺传授给更多年轻人,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得到传承。合作社负责人表示,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让满族刺绣成为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门艺术。
总之,“非遗满族刺绣合作社”的成功,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它不仅让满族刺绣焕发出新的活力,还为留守妇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,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双赢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 *** 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满族刺绣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必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。